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中科院选育出“高产又好吃”水稻新品种

发布时间:2024-10-10 04:16:21

  新华社合肥1月19日电(记者 徐海涛)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通过近5年合作,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水稻高产与优质控制基因“组装”,选育出“高产又好吃”的水稻新品种“科辐粳9号”。

  品种、环境、气候和栽培技术是影响稻米口感的关键因素。中科院遗传所研究团队解析巴基斯坦和美国水稻良种关键基因发现,gw8和gw7基因对于提升稻米品质、外观、产量有重要作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发表了该成果。他们还与中科院技术生物所科研团队合作,在近5年时间里,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gw8、gw7以及氮高效基因dep1进行人工杂交聚合,以离子束诱变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获得长粒型突变体为低盘品种,选育出优质水稻新品种“科辐粳9号”。

  大米口感主要由碱消值、胶稠度以及直链淀粉含量三项指标决定,据我国米质检测权威机构数据显示,“科辐粳9号”大米的三项指标均达到国内顶尖水平,且亩产量超过500公斤,达到“高产又好吃”的成效。

  中科院技术生物所研究员吴跃进介绍,“科辐粳9号”可作为单季或双季晚稻生产,适宜地域广泛,淮河以南的江浙沪皖等地区均可种植。

  8日出炉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有3项水稻研究成果和团队上榜: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等完成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获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潘国君团队完成的“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水稻起源之地,先进的基因组技术可能将彻底改变这种古老作物的未来。中国科学家如拼搭乐高积木般,将超高产、品质改良和抗性提升等优秀基因“模块”“组装”成了一种前所未见的超级水稻。

  浙江大学农学院樊龙江教授团队对稗草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水稻化感互作实验,找到了田间头号杂草——稗草与水稻相争的“秘密武器”,并对水稻育种指出了一种新的基因资源。

咨询热线:841159128637
LINK 友情链接: 优酷 京东 淘宝 微博
Copyright © 2012-2024 金年会|金年会·jinnian(金字招牌)诚信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