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金年会比锦衣卫还厉害的东林党是一个什么组织?为何能毁掉大明帝国?

发布时间:2025-01-13 12:51:25

  你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一群隐藏在权力背后的文弱书生,也能够毁掉整个国家。回古代历史:两汉有匈奴和突厥、南北朝有门阀、唐朝有五姓七望、清朝有八旗军。而最为典型,当属明朝末年的知识分子东林党。有人说:明朝的灭亡,是大规模的天灾而引发农民起义,明朝两线作战腹背受敌,最终走向灭国。

  然而,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事实上,明朝末年的所有天灾加起来,都不及东林党人带来的人祸严重。今日我们就从东林党的兴起和江南财阀的勾结入手,探寻以明朝历史东林党为代表的利益集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将强大的大明帝国拖入绝境,其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可怕。

  明朝东林党起源于无锡东林书院,这是一群高级知识分子打着传道授业讲学的旗号,实则是宣扬理念的组织。东林党高呼口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主张廉洁奉公、反对官员!因而备受老百姓推崇影响力与日俱增,其成员也逐步渗入大明朝廷官员之中。

  万历皇帝驾崩后,东林党完全掌控朝政。表面上,他们秉持廉洁反对,倡导广开言论农商问政。看似公正廉洁,实际东林党代表的是江南地区商人和士族门阀的利益。当年郑和下西洋为朝廷带来巨额财富,东林党却编造各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负面传闻,迫使朝廷实施禁海令。

  而在明朝禁海之后,东林党却暗中勾结地方富商,私自下海经商赚的盆满钵满。当朝廷向他们征税时,东林党便站在道德制高点,高喊:藏富于民。可这里的民,实则是他们自己,即江南的财阀的老爷们。他们赚取巨额财富,却连一丝一毫的税收都不愿意贡献。

  东林党口中的农商,实则是允许朝廷增加老百姓的农业税,却坚决反对增加富人的商业税。他们反对一切有损自身经济利益的政策,无论是海外贸易税、还是矿产资源税、盐税、茶叶税、在东林党的操纵下,国家政策逐渐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倾斜。明朝的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工商业蓬勃发展的江南地区几乎不纳税,而北方的农民却不不间断的被加赋税。

  如此一来,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就连辽东的将士们也都满身疮痍面黄肌瘦。堂堂大明将士,竟与乞丐无异。反观江南一带,却是夜夜笙歌醉生梦死。这种不平衡的局面,最终导致国家崩溃。再加上连年天灾频发,北方农民苦不堪言恶嫖遍野,大规模农民起义由此爆发。

  此时的大明朝廷已被东林党利益集团控制,皇帝受制于群臣明朝财政危机愈发严重,国家再也无法维持。曾经辉煌的大明帝国,最终在内忧外患中走向土崩瓦解。崇祯帝践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实属无奈在煤山自尽。而东林党人却站在金銮殿上,迎接满清的统治。最为讽刺的是:当年崇祯要求文武百官捐款时,所有官员凑在一起,仅有2万两白银,而起义军大顺李自成却从这些官员家中,搜刮出了7000多万两白银和金银珠宝。

  崇祯帝煤山自尽,宣告大明帝国的覆灭!归根结底是被这些知识分子读书人中饱私囊,不顾大明国运的东林党拖入了深渊。

  东林党的名字来历:来源于江南东林书院。东林书院位于江苏无锡,是宋代学者杨时讲学的地方。明朝万历年间,顾宪成和他的弟弟顾允成等人修复了这座书院,并在此院讲学。他们在东林书院聚会讨论国家大事,逐渐形成了民间团体,反对宦官专权和。因此,这个民间团体称之为“东林党”。

  ‌东林党八君子‌:明朝万历年间以顾宪成为首的一个反贵族大地主的团体,他们因聚集于东林书院讲学而闻名,时人称之为“东林八君子”。这八位君子分别是: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和叶茂才。‌

  东林党历史进程和影响:东林八君子以批评明朝政、批评朝廷政策(如盐监、矿监政策)、关心社会问题和百姓生活为宗旨。他们在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逐渐形成了对明朝进程起了重要影响的东林党。东林党的活动不仅影响了当时明朝的格局,也为后来明朝内乱的历史事件奠定了基础。

  东林党的成员背景:主要来自于江南富商家庭高级知识分子读书人,特别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出身的士大夫。他们大多是知识分子和官员,打着崇尚儒学,倡导清廉,反对宦官专权和的旗帜。

  东林党的核心成员有:顾宪成、高攀龙、星、邹元标、左光斗、杨涟、钱谦益等人。这些人不仅在东林书院讲学,还积极参与活动,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当时的和社会问题。

  东林党的结局:在明朝末期,东林党与宦官魏忠贤的阉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许多东林党人害致死。崇祯帝煤山自尽明朝灭亡,部分东林党人继续反抗清朝统治,但大多数人跪着求生投降满清。

  还有一些东林党人在清军入关后,继续抵抗最终殉国。有的选择隐居、出家、投降清朝。东林党在清朝初期逐渐失去了影响力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崇祯向东林党借钱: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成员多为富商和知识分子社会名流。他们提倡“藏富于民”,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

  崇祯皇帝向东林党及朝堂大臣们借钱,来应对明朝财政危机和前线战士军费开支。然而,百官大臣们对崇祯帝的不信任对明朝前景的悲观。许多大臣“一毛不拔”并未慷慨解囊,只有少数官员象征性地捐出了一些钱财银两。

  回想起东林书院口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多么讽刺。内阁首辅大臣魏德藻只捐了500两白银,而太监王之心捐了10000两白银。导致“无米下锅”没钱打仗,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煤山自尽。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从皇宫京城的官员和商人家中,搜刮了大约3700万两白银‌。这一数字与《明季北略》中的记载相符,且与顾诚在《明末农民战争史》和《南明史》中的记载一致。

  除李自成搜刮到的这笔巨额财富,他还搜刮了金银财宝,包括“怀宗减膳、布衣、酒扈器具之金银”。这些钱款主要用于支持军队和大顺政权的运作。

  民间传说和历史文献记载,提到李自成搜刮的财富数量。有记载称李自成在北京搜刮了800万两黄金,并将其铸成金饼带回西安‌。还有传说李自成得到明朝永乐皇帝留下的3700万锭白银、每锭500两、总计185亿两白银‌。按照明朝一两白银折合300元人民币计算,这笔财富超过55500亿人民币‌。

  你能说大明王朝没有钱吗?是非常有钱,财富都集中在官员和商人的手里!老百姓食不果腹真正的没钱。写到这里,我不禁要问:这些精明到骨子里的读书人打了一辈子算盘,需要保家卫国时舍不得慷慨解囊,难道真的不懂国破家亡吗?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咨询热线:841159128637
LINK 友情链接: 优酷 京东 淘宝 微博
Copyright © 2012-2024 金年会|金年会·jinnian(金字招牌)诚信至上